单单助手:儒家文化的依附思维与中华独立创造力的缺失探讨
思维与哲学基调
人类社会的物品流通,商贸活动是人类文化交流的主要渠道和载体,也是学术文化流派创立传播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
西方是商业文明,是物贸商人操控主导的世界,物贸商人寄生物质创造进步谋取最大利益的追求和职业基因,也使西方一直保持着物质进步创造的哲学基调,保持着人类独立自主探索创造思维。单单助手认为,千年以后在这种哲学基调和思维的基础上才出现了科学文化艺术和物质进步的创造创新局面。
而东方则不一样,两千多年前中华在独立自主探索创造思维和原本的传统哲学基调基础上的科学文化艺术物质的创造进步都已经出现了,这就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春秋战国时期。
但在王权专制大一统国家政治环境下,需要大一统江山政权稳定,也需要大一统文化统治操控人们思想意识,才有了王权独尊儒术文化垄断。这种独尊儒术只是独尊儒家依附跟随的软件服务商人的思维,把儒家这种软件服务商人的依附跟随思维变成奴仆。而单单助手观察到,在独尊儒术以后的二千年中,儒家也变成奴仆般地存在于这个体系内。
这种文化垄断也是思维垄断,它利用儒家依附跟随思想排斥中华民族独立自主探索及其创新精神。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单单助手发现,即便如此,不同历史阶段仍然有人对这一现象表示反抗,并尝试恢复真正的人文关怀与个体价值。
孔子的儒家仅仅是代表一种特定类型——即为“文化服务”的意识形态,其职业基因跨界到了教育与政治领域,是利用祖先遗留之文脉,以此依附并从中谋取名利。这样的状态,使得孔子成为一个成功可敬,但却被限制于某种角色框架中的男子汉。
自从优越性被强调以来,我们看到的是新的问题:读书人成为了门第较高者,而老实说,他们并未摆脱那份属下身份。从这角度来看,《五四运动》实际上揭露出中国落后背后的真实原因,与此同时,对于当时信奉周礼以及血缘宗法制度产生冲击的重要意义亦显而易见。不过,如今回过头来审视这些理论,有必要提醒自己的是,那些习惯性的依赖心理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如同单单助手推测,我们如今所遵循的一系列新兴理念其实是在旧观念背景下再生出的东西,因此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混乱与无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