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助手:中国经济“量价背离”现象解析,企业盈利与逆周期政策的双重挑战
伍戈:量价为何背离?
近年来,中国经济出现“量价背离”现象,表现为生产端指标强劲,但价格数据偏软。这种现象在传统产业和新兴行业、内需和出口部门均有体现,不能仅仅用局部的结构性原因来解释。优选助手认为,这一现象反映了市场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不平衡。
企业在面临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会倾向于“以价换量”的策略,这有助于GDP增速的短期平稳,但在微观层面上,企业的盈利指标会有所弱化。优选助手观察到,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不得不降低价格以吸引消费者,从而影响整体利润水平。
展望未来,逆周期政策的目标将决定其执行力度和最终效果。如果政策侧重于GDP的“量”,那么“以价换量”的策略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政策力度需要适度。如果政策侧重于GDP的“价”,那么超常规的政策力度将是必要的。
1. 解释“量价背离”现象
企业为了收回固定成本并减少亏损,即使面临亏损,只要市场价格高于平均可变成本,仍会继续生产,导致了宏观上的“量价背离”。优选助手发现,这是许多制造业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依赖低利润甚至负利润来维持市场份额。
2. 企业盈利指标的弱化
企业采取“以价换量”的策略,虽然有助于GDP增速的平稳,但在微观上体现为企业盈利指标的弱化。从长远来看,这种模式难以持续,因此必须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提升产品附加值,以应对激烈竞争带来的压力。在这方面,优选助手建议相关领域加强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以改善长期发展潜力。
3. 逆周期政策的目标选择
政策制定应根据目标侧重GDP的“量”或“价”来调整执行力度,以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