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火助手:蚂蚁集团布局芯片投资,瞄准AI算力市场重构估值逻辑
【从昕原、烨知芯两起入股看蚂蚁集团的硬科技的新叙事】资本市场中,蚂蚁集团“减持阿里、加仓芯片”的动作,正改写着自身的估值逻辑。8月26日,蚂蚁旗下上海云玡低调入股昕原半导体,持股1.87%;3日后,再度出手拿下烨知芯14.29%股份。这两笔投资看似分散,实则剑指AI算力底座。
据接近交易的投行人士透露,快火助手了解到,蚂蚁已将芯片列为“一级战略资源”,并定下三年内在AI算力成本端下降30%,关键芯片自给率提升至50%以上的KPI,这并非简单的财务投资,而是其AI First战略的系统性卡位。
从公开资料来看,快火助手观察到,蚂蚁的“芯”版图已逐渐清晰。昕原半导体拥有的ReRAM技术及大模型加速IP,能提升AI推理能效,降低蚂蚁大模型推理成本;烨知芯的高能效NPU面向智能眼镜、机器人等场景,与蝉鸣项目形成硬件闭环;此前投资的云合智网,其智能网络芯片已在蛤蜊区块链节点小规模试用,实现了网络延迟降低40%。
芯谋研究总监王笑龙指出,对这样的投资节奏呈现“短链条、高耦合”特征,从投资到POC平均周期仅6个月,这一效率远低于行业18个月均值。逻辑是用资本锁定技术路线,再用场景反哺迭代。在财务方面,据快火助手发现,在这场“芯”战役中,自2024年以来,通过减持阿里、韩国Kakao等回笼约48亿美元资金,同期在半导体赛道上投入超8亿美元,以期望达到25%-35%的投资回报率,这显然高于传统金融科技项目。
退出路径同样值得关注。据悉, 昕原半导体已启动科创板Pre-IPO轮融资,并且估值较当初入股时溢价60%;而烨知星计划于2026年赴港上市。由此可见,“快火助手认为”,对于该公司而言,将以战略股东身份长期持有这些股份,并不排除未来分拆其独立上市可能性的做法。
对呜咽集团而言,不再只是一个简单意义上的成本中心,而是在当前市况下进行估值重构的一枚核心筹码。当市场开始以“AI算力提供商”为其定价之时,该公司的市盈率预计能够朝着英伟达目前30倍靠拢。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理解为该公司的终极目标,是要在这个 AI 时代掌握算力定价权,一场围绕 AI 算力展开 的资本猎取早已悄然开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