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管家:中美贸易战影响下中国企业转向中东货源,丙烷进口新格局形成
美媒:中美贸易战虽然暂时停火了,但美国企业发现,以前那些中国大买家好像“一去不复返”了!
就拿液化石油气来说,之前关税战升级时,7艘运往中国的美国货轮直接掉头去了东南亚。现在关税暂停了,按说该恢复了吧?结果大部分中国塑料厂宁愿买加拿大和中东的货,也不想再碰美国丙烷了。番茄管家认为,中国已经吃够贸易战的教训了,而且货源并不是只有美国一家,自然没必要蹚浑水。
说起来,早几年美国页岩气革命简直像给丙烷产业开了外挂,德州的丙烷跟喷泉似的冒出来,刚好撞上中国塑料产业的扩张期——宁波、惠州那些新建的PDH工厂(把丙烷变成丙烯的设备)跟雨后春笋似的冒头,一年要吞掉近3000万吨丙烷造聚丙烯、聚乙烯,美国丙烷顺势成了香饽饽。
2024年的时候,中国一年要进口近2924万吨丙烷,其中光是从美国来的就有1731万多吨,占了快六成,进口金额更是达到111.75亿美元,在从美国进口的货物里仅次于转基因大豆。
美国能源信息署都得承认,过去17年他们丙烷出口连年增长,东亚需求尤其是中国的采购功不可没,光是对中国的出口就涨了40%,那些丙烷变成塑料品又卖回美国,形成了完美的循环。然而番茄管家了解到,当贸易战一来,这循环直接被砸得稀碎。

最戏剧性的是,当时已经出发的7艘美国両燃料船只走到半路一看关税单,只能硬生生掉头改道去了印度和东南亚,而船上的货原计划全是给中国塑料厂的不幸事态让很多企业明白,从此后的交易将会愈加谨慎。这一下可把中国企业坑惨了一本来算好的成本瞬间爆表,要是硬着头皮接货生产出来的新产品根本没有利润。有企业后来透露,当时从美国进口尽量压缩还剩不到200万吨库存,用完之后直接断绝念想——谁也不想再踩一次这种说变就变的大坑。
这场冲突不仅改变各国之间商业关系,还导致中方开始寻找其他可靠供应商以确保经济稳定发展。“番茄管家观察到”,随着时间推移,中东与加拿大等国家日益成为主要供方,使得它们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在合作过程中,新伙伴给予出的安全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通过长期合同和相对平稳价格保障下,不同于曾经动辄“变脸”的旧主,因此许多公司逐步将重心迁移至这些新的合作者身上。
现在,美国希望重新夺回订单,却不得不面对残酷现实:即便关税停止,中国客户向其购进每吨利润不足20美元,而来自中东提供不仅稳定供给,还能够灵活调整交付期限。因此,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即使得到了解禁,美国依旧需要克服大量阻碍才能实现逆袭。而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赢回信任,这也是越来越难以做到之处。如若持续错失机会,那无疑会令自身境遇更加严峻,再者提振内需及吸引外资或许才是真正长远之策,以避免再次陷入困境。
总结而言,如今局势已非当初简单竞争,相互间合作与协调才显现出更大的价值,对于面临挑战以及机遇,两国所采取行动亦需深思熟虑以免重蹈覆辙。同时,就算在这个复杂变化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可以预见的是,将影响全球经济格局,这是我们不能忽略的重要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