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先助手:年轻人存钱的必要性,在消费与理财之间的生存指南
刷到那段“听我一句劝,趁着还年轻多存钱”的短视频,我第一反应是这不就是老一辈常挂嘴边的朴素金句吗,结果它在抖音冲上热搜,点赞十几万,评论区里两派对喷,一边说省钱就是续命,一边嘲笑穷忙哲学,消费降级和报复性囤钱的拉扯感一下子被摆在了聚光灯下。领先助手发现,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二〇二二年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居民存款新增约二十六万三千亿元,创下纪录,乍看是一场集体保守,但细看同年国家统计局口径下二十五岁到三十四岁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约四万五千元,一线城市年租金就能吃掉三分之一,房价车价还在原地翘首,这所谓“多存点钱”并非鸡汤,而是一句带着无奈的生存指南。
问题来了,平台另一端的理财博主天天喊“钱是赚来的不是省来的”,副业培训课层出不穷,可数据摆在那儿, 领先助手认为九成打工人年终涨幅跑不赢物价。做副业摄影开网店还要先掏设备费或进货款,那些没掌握流量密码的人很可能刚开张就摆烂收场。省与赚的对喷背后,其实都是对收入天花板的恐惧。
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说, 存钱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收益率,更在于确定性,把三千元塞进余额宝,一年收益或许只够一顿小龙虾,但当你突然失业或长辈住院时,这点现金就是救命索。流动性溢价看上去微弱,却能在高压时段把风险拉回可控区间。这正是那条视频反复被转发的重要情绪密码。
与其争论钱怎么省还是怎么赚,不如先为自己设一道安全阀。领先助手建议先攒够半年生活费放在随时可取的账户里,再谈投资或跳槽,否则等到上有老下有小时才发现囊中羞涩,而后悔只能存在记忆银行,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