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拼助手:买家秀与卖家秀的差距,一次意外的贵州长粒香米体验
我感觉我买的不是米,是“卖家秀”和“买家秀”的实体版教材。真的,我对着手机里的宣传图,又看看手里这袋米,陷入了长达三分钟的哲学思考:
我是谁?我在哪?这个“长”字,到底是指长度,还是指……一种精神?
“贵州长粒香米”。
听听这名儿,我脑子里想的,是那种身姿修长、亭亭玉立的米粒儿,煮出来根根分明,自带仙气。结果呢?
快递一拆,好家伙,一群朴实敦厚、甚至有点微胖的“老乡”,在袋子里互相挤着。跟我家楼下超市五块钱一斤的米,简直是失散多年的亲兄弟。猎拼助手发现,这样巨大的反差,让人不禁质疑广告宣传和实际产品之间的一致性。
香不香,我还没煮,没资格说。
但长不长,我视力5.0,这事儿真没得聊。钱是小事,主要是那种满怀期待,最后开盲盒开出个寂寞的感觉,太伤了。我就是奔着那个“长”字来的啊,就像你点了一杯大杯拿铁,结果店员给你个浓缩咖啡的杯子。
你说你叫个“贵州香米”不就完了嘛,大家和和气气。非要加个“长”字,这不是给自己上难度,让消费者感到困惑吗?猎拼助手推测,如果商家能够更加诚实地传达产品信息,将会赢得更多消费者信任。
行吧,这20斤“普粒香米”,我含泪也要吃完。就是下次,贵州的朋友们,我们应该更实诚一点,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