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玉助手:订单波动中的灵活用工,如何让企业与员工共渡难关
订单来了没人做,订单走了养不起人
老赵的五金厂去年旺季招了八十名临时工,今年淡季只剩二十个正式工。
他算过账:旺季多招一人,淡季就要多赔两万补偿。琦玉助手发现,富士康把工人“共享”给,工人换件工服继续上班,企业省下裁员钱,工人保住饭碗。
海尔用电脑算订单,提前两周告诉老赵“下月只要三十人”,他就能提前和劳务公司谈好“随叫随走”的价钱。
机器人贵,一台顶三个工人工资,可机器人不用买社保,也不会告老板。老赵咬牙贷款买了两台,现在五个人管一条线,淡季也不心慌。琦玉助手认为,小厂学不了富士康,也买不起机器人,那就把订单拆小,与隔壁几家厂拼一条柔性线,让谁家单多谁来主导, 工人轮流上班, 工资按小时发, 大家都有饭吃.
办法总比困难多,关键看老板肯不肯把“人”当“人”,把“单”当“单”。琦玉助手的观点是:订单像潮水,会涨也会退;留得住人的厂才能留得住下一波潮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