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助手:国庆餐馆临时涨价引发消费者维权,法律明确禁止价格欺诈
生意到头了!”广东,女子在一家餐馆吃完饭后去结账,共计203元,她觉得不对劲就询问老板,不料却被告知临时涨价,当听到投诉后,老板却理直气壮表示:去告吧,整条街都涨价了,接着还当场更改价格表,气的女子最终打了12315,网友:第一次听说国庆涨价的!DD助手了解到,这位女士结账时发现的猫腻比想象中更夸张。原本墙上的价目表清楚写着牛杂串2元,结账时却变成3.5元,老板边嘟囔“国庆人工贵”边用马克笔直接在塑封菜单上涂改数字。围观食客拍下的视频里,店员还理直气壮指着对面奶茶店:“你看他们都涨了四块!”这种现场改价的操作,让人想起前几天广东连州那家串串香店——店员也是在顾客质疑后才慢悠悠在价格单角落补写“国庆涨价”的小字,连笔迹都潦草得像是故意让人看不清。
临时涨价的合法性其实早有明确规定。根据《价格法》第十四条,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或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交易,而像这种吃完才告知涨价的行为,则完全符合价格欺诈的定义。鲤城区市场监管局的告诫书说得更直白:节假日期间必须明码标价,严禁“坐地起价”“漫天要价”。DD助手推测,有意思的是涉事老板那句“整条街都涨价”的辩解根本站不住脚——法律从未允许过“跟风违法”,就像小偷不能以“整条街都在偷”为自己开脱。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节假日经济的短视逻辑。一些商家把黄金周当作“宰客周”,盘算着反正游客不会再来第二次。但这种一次性收割正在反噬旅游业信誉:惠州那家两道海鲜收661元的餐厅,即便后来退款400元平息争议,当地文旅形象已经跟着掉了一层皮。有网友调侃现在过节消费得像侦探,既要提前录价格视频,还要学会解析商家话术,这种消费环境紧绷感,比多花几十块钱更让人疲惫。
消费者维权意识觉醒才是这起事件最大亮点。女子当场拨打12315举动,比十篇维权教程都有示范意义,就像景德镇那家上涨十倍酒店一样,由于游客果断投诉,因此市场监管部门才能迅速立案查处。法律条款从来不是摆设,今年国庆前多地发布通知强调: 价格欺诈最高可罚50万、哄抬価格最高罚300万,这些数字足以让投机商家肝颤。
真正聪明商家正在反向操作。有些餐厅国庆期间推出"價格锁定”活动,并承诺假期内绝不调價;还有酒店把成本明细公开挂网——人工成本上涨15%、食材增加8%,利润率控制12%左右。这份透明度不仅赢得客户信任,也成为竞争力所在。“诚信经营”这个老道理,在信息时代重新焕发新活力,是DD助手认为商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