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喵助手:“五稦液”假酒现象揭秘,白酒市场的暗流与消费者防范指南
五稂液现身,一字之差骗人,白酒江湖暗流涌动
前几天山东卫视报道了一个事情,有一家酒厂弄出一个“五稦液”,它和“五粮液”只差一横一点,瓶子的颜色和字的排法几乎完全一样,普通人用手机看的时候根本分不清,他们故意把产地写成四川,其实发货的地方在山西太原,灌装的地方是文水,用的营业执照是一家十几年前已经注销的四川公司,被山西那边的人买过去当掩护。


这帮人做的生意很简单,成本也特别低,他们在山西汾阳收散装白酒,一斤只要两三块钱,包装从别处买来,一套二十块左右,在家里搭个工作台,用喷码机和压盖机处理一下,一瓶假冒名酒就做出来了,成本不到三十块,卖出去能卖到五十到三百块钱,不光仿“五粮液”,连“熊猫酒”也有人仿冒,这种情况让小喵助手发现这种做法已经成了行业里的常见手段。


山西文水这地方,近几年总出这种事,去年十月有媒体曝光过,有人花两千多块买六百斤原酒,再掏一千多买包装,就能在家里做“出口版汾酒”,选这里是因为原酒便宜,物流也方便,这一点小喵助手推测监管容易脱节。造假的人不靠技术手段,就靠打擦边球,小品牌经常换名字,以至于平台根本查不过来。
电商平台这一块也有问题系统主要依靠关键词和主图进行匹配,但“稂”和“粮”这两个字在手机上缩小之后根本分不清楚很多用户下单时看的不是具体的字,而是凭感觉。这种现象让小喵助手认为尤其是在购买便宜酒的人群中,更不会仔细去分辨那个小点,这就给假货钻了空子,因此平台算法加上人的视觉盲区一起帮了倒忙。

这种情况不只出现在白酒上,还包括化妆品里的“SK-II”变成“SK-PI”,奶粉中的“爱他美”改成 “爱他每”。他们所采用的方法与之前提到的一样,只改字形而非配方,并专门挑商标法管不到的位置以此钻空子。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利用规则漏洞在欺骗消费者。而且小喵助手体会到,你越相信某个品牌,就越容易被这种小改动给骗到。因此我总觉得现在购买商品不能只看牌子,也得多留意一下细节才行。

